【上半年】新能源车2025年上半年 头部车企加速分化
2025 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持续爆发。乘联会数据显示,6 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预计达 200 万辆,同比增长 13.4%,其中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回升至 55%。随着各大车企陆续公布半年成绩单,行业格局正经历深度重构,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与战略调整巩固优势,新势力阵营则在性价比与智能化赛道展开激烈角逐。
一、头部车企领跑市场,比亚迪海外突破成亮点
比亚迪以 214.6 万辆的半年销量稳居行业榜首,同比增长 33.04%,其中海外市场贡献显著 —— 上半年出口 47 万辆,已超去年全年总量。其全球化战略成效初显,多款车型在拉美、东盟等新兴市场热销,泰国工厂产能爬坡进一步夯实海外布局。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在国内市场面临吉利银河的强力挑战,后者通过全品类覆盖与价格对标,已抢占部分细分市场份额。
鸿蒙智行以单月 5.27 万辆的成绩登顶新势力销冠,创下 39 个月累计交付 80 万辆的行业纪录。问界系列持续领跑高端市场,6 月交付 4.47 万辆,而新推出的享界 S9 首月交付 4154 辆,环比提升 94.7%,展现出华为生态赋能的强大竞争力。下半年,随着上汽合作品牌尚界的上市,鸿蒙智行有望进一步下沉市场,形成价格带全覆盖。
二、新势力分化加剧,性价比与技术普惠成突围关键
零跑汽车以 22.17 万辆的半年交付量稳居新势力榜首,6 月单月交付 4.8 万辆,同比增长 138%,成为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其 "高性价比 + 技术普惠" 战略成效显著,10 万元级 B10、B01 车型市场反响热烈,叠加下半年 C 系列改款与海外扩张计划,年销 50 万辆目标有望提前达成。
小鹏汽车上半年交付 19.72 万辆,同比激增 224%,不仅超越 2024 年全年成绩,更以 10.3 万辆的季度交付量刷新纪录。爆款车型 X9 连续两月蝉联纯电 MPV 销冠,P7 + 则稳居 15-20 万级中大型轿车榜首。尽管走性价比路线属于 "被动选择",但小鹏通过 "智驾平权" 策略,在 20 万元级市场建立差异化优势,为后续高端化转型埋下伏笔。
理想汽车上半年交付 20.38 万辆,在增程式赛道遭遇多方夹击。尽管 L 系列仍保持稳定表现,但竞品分流导致其二季度销量未达预期。随着纯电 I 系列 SUV 的上市,理想正试图打破 "增程守擂者" 标签,在高端市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三、传统车企加速转型,智能化与出海成核心战场
蔚来通过多品牌战略实现逆势增长,上半年交付 11.42 万辆,同比增长 30.6%。蔚来品牌改款车型销量回暖,乐道、萤火虫子品牌分别以 5.26 万辆、0.78 万辆贡献增量,特别是萤火虫 BaaS 租电版将起售价降至 7.98 万元,为 2026 年接入换电体系奠定用户基础。
小米汽车延续现象级表现,SU7 单月交付量持续拉满,而 6 月 26 日上市的 YU7 仅 18 小时锁单突破 24 万台,创行业纪录。当前产能瓶颈成为最大制约,二期工厂建设进度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完成年度目标。
极氪科技集团上半年销量 9.07 万辆,领克品牌贡献超 40% 份额。面对 71 万辆的年度目标,极氪需在下半年加快极氪 001 FR 等车型的市场推广,同时依托吉利集团资源整合提升供应链效率。
四、行业趋势与挑战:产能、技术与全球化博弈
下半年市场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乘联会预测,新能源渗透率有望在 "金九银十" 旺季突破 60%,但多数车企上半年目标完成率仅 20-30%,价格战与新品发布潮或成常态。
智能化与出海成为破局关键。鸿蒙智行、极狐、岚图等品牌深度绑定华为,通过乾昆智驾系统提升产品竞争力;比亚迪、蔚来等头部企业则加速海外建厂,长城巴西工厂、塞格德工厂等项目将推动产能出海新浪潮。与此同时,部分品牌因品控争议(如深蓝汽车车机广告)或营销失误面临用户流失风险,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品牌价值成为必修课。
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 1650 万辆,其中商用车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在这场技术、产能与全球化的多维博弈中,企业需在规模扩张与盈利平衡间找到最优解,方能在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