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从"跟跑"到"领跑"新能源汽车跨越式发展
在"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历史性跨越,从"跟跑者"蜕变为全球领跑者。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200万辆,稳居全球第一;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四成多提升至七成左右;平均每天超过5000辆新能源汽车驶向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制造"最亮丽的名片。
"充电五分钟,续航500公里"——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最新动力电池技术的生动写照。通过为电池材料中的锂离子装上"导航仪",搭配导电性更强的超晶石墨,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实现质的飞跃。过去五年间,我国动力电池充电效率提升四倍以上,电机和电控系统全球领先,整车国产化率突破95%。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新能源汽车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突破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的指引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十四五"期间,我国先后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产业政策措施70余项,推出超过10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各地累计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超2000亿元,为产业创新提供强大支撑。
"国家政策像推车时刮来的风,政府把钱撒在看不见的地方,充电桩像插秧一样铺满乡镇,每块电池都得过一遍比高考还严的安检。"一位新能源汽车从业者形象地描述了政策支持的深度和广度。
针对智能网联技术前沿布局,我国成立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实验室;针对要素保障能力提升,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一系列精准施策,让中国新能源汽车"跑"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曲线:2021年销量352.1万辆,2024年突破1200万辆,年均增速超5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全球最完整、最具韧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电动化与智能化、网联化正在加速融合。"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仅规模领先,更实现了深度创新。每辆车上超过2000片的芯片需求,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发展;车身上更轻更薄的手撕钢、超强钢,带动我国优特钢产量在过去五年增长超过30%;汽车生产车间里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设备,正不断走进手机、家电和高端装备的生产线。
"如今连卖手机的都转头造车了,车厂要的显示屏、传感器,生产线本来就能用。"一位业内人士感慨道。中国汽车产业已从"世界工厂"向"创新策源地"跃升,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走出去"。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持续增长,每天超5000辆驶向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欧洲到东南亚,从非洲到拉美,中国新能源汽车正成为全球消费者的热门选择。
"中国汽车产业已不仅是全球制造的重要力量,更是未来全球汽车合作格局重塑的重要推动者。"在2025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
"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业已跃升至我国第一经济支柱,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比重的10%。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以及产业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用'必由之路'四个字,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坚定了战略定力,指明了方向。事实证明总书记的论断非常具有前瞻性,正是坚持不懈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展望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同时加速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向汽车强国加速迈进,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