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40亿元!天目先导新一代高端硅碳负极项目落户浙江舟山
2025年10月18日上午,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目先导”)与浙江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签署协议,宣布投资建设新一代高端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标志着天目先导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再下一城,也为舟山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根据协议,天目先导将在舟山高新区建设新一代高端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分阶段推进。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0亿元,重点建设年产1万吨高端硅碳负极材料的智能化生产线,预计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年税收贡献超1亿元。项目将与高新区在建的电子级特气项目形成上下游协同,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链生态,提升区域对优质项目的集聚效应。
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落地将加速形成“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为当地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高新区将通过高效服务、政策配套和资源保障,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见效,助力企业实现“蓝图变实景”。
天目先导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硅基负极材料唯一的产业化平台,核心技术源自陈立泉院士、李泓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该团队自1996年起深耕硅基负极材料研发,攻克了高克容量、低膨胀、长循环寿命等关键技术难题,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凭借技术壁垒,天目先导已构建覆盖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的客户矩阵,成为宁德时代(CATL)、比亚迪、ATL、三星、LG、亿纬锂能等国内外头部锂电池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并深度参与卫蓝新能源等固态电池企业的技术布局。
此次落户的高端硅碳负极项目,将聚焦高性能、低成本、高稳定性的新一代材料研发,推动硅碳负极在固态电池、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等前沿场景的应用。项目建成后,天目先导的产能规模与技术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巩固其在全球硅碳负极领域的领先地位。
天目先导负责人表示,舟山市优越的营商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高度契合的产业链,是项目选址的关键因素。此次合作不仅将提升企业自身产能与研发能力,也将与高新区现有新能源产业形成互补,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打造集“材料研发-生产制造-终端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与高新区电子级特气项目的协同效应尤为显著。电子级特气是硅碳负极生产的核心原料之一,双方的深度合作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为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子、低空经济等新兴市场爆发式增长,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需求激增,硅碳负极作为突破传统石墨负极容量上限的关键材料,正迎来规模化应用的窗口期。据行业分析,2025年或成为硅碳负极的“放量元年”,而垂直整合的“硅烷气-多孔碳-硅碳负极-固态电池”产业链结构,将成为企业构建竞争壁垒的核心路径。
天目先导此次投资40亿元布局舟山,不仅响应了国家“双碳”战略对高性能电池材料的需求,也顺应了全球新能源产业技术迭代的趋势。通过扩大高端产能、强化研发创新,企业有望进一步巩固与头部客户的合作关系,抢占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的市场先机。
天目先导方面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与产业化经验,与舟山高新区紧密协作,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高新区则承诺以“最优政策、最快速度、最强服务”支持项目建设,共同打造长三角新能源材料产业新高地。
此次合作不仅是天目先导深化全国布局的重要一步,也彰显了浙江舟山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战略眼光与行动力。未来,随着项目的落地实施,硅碳负极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与全球竞争力提升注入强大动力。